趙辜懷箴-遇見自己(上)
45:09
佛光山寶塔寺「名聲天曉」系列講座,9月24日邀請國際佛光會檀講師趙辜懷箴宣講「遇見自己」,逾700人共赴盛會。趙辜懷箴將生活中的體驗融入佛法,深入淺出地引導大眾,更深層的去探討認識自己,進而「遇見」自己,發掘出內心無限的潛能。 「認識自己嗎?」「羨慕別人嗎?」趙辜懷箴說,歲月不饒人,儘管容貌變了,但清淨本性依然存在;曾羨慕過別人特有的長才,但反觀自己所具有的特質,也是別人無法取代的。珍惜自己擁有的每一個好因緣,心存感恩週遭對自己好的人。 趙辜懷箴說,在生活裡,腦中會不時浮出念頭,要暫時讓自己放空十秒鐘,什麼都不想,可真不容易。腦內的思惟和實行往往會有落差,當一件事還没有弄清楚之前,不要太相信自己的第一念而隨意假設。討厭的人做了好事,內心對他的惡念,會轉變淡化,所以,念頭不是恆常不變的。人生的旅程中,會碰到很多問題,若能適時把「自我」抽離,難題皆會迎刃而解。 趙辜懷箴提出,要勇敢接受真正的自我,並引用《為自己出征》一書說明探討拯救自我,學習愛自己,愛別人。先學會愛自己,自己開心了,才能散發出正能量,讓別人開心;要做自己的主人,不讓外境來掌控自己的情緒,遇到挫折時,把它化成墊腳石,提升自己的能量,幫助自己成長茁壯。弘一大師說:「獨處要防心;處眾要防口」,情緒要管理好,說話要三思而後言,縱使說錯話了,也要有認錯的勇氣。 唐代賈島〈尋隱者不遇〉:「松下問童子,言師採藥去,只在此山中,雲深不知處。」佛陀說過,人人皆有佛性,只因妄想執著,覆蓋清淨本性;趙辜懷箴說明佛教是哲學教育,學佛是要對治自己的煩惱習氣,轉變自己。趙辜懷箴勉勵大眾,學習觀世音菩薩,讓自己觀自在,明因識果,遇見自己,照見真如本性,成就自己,弘法利生。
佛光山寶塔寺「名聲天曉」系列講座,9月24日邀請國際佛光會檀講師趙辜懷箴宣講「遇見自己」,逾700人共赴盛會。趙辜懷箴將生活中的體驗融入佛法,深入淺出地引導大眾,更深層的去探討認識自己,進而「遇見」自己,發掘出內心無限的潛能。 「認識自己嗎?」「羨慕別人嗎?」趙辜懷箴說,歲月不饒人,儘管容貌變了,但清淨本性依然存在;曾羨慕過別人特有的長才,但反觀自己所具有的特質,也是別人無法取代的。珍惜自己擁有的每一個好因緣,心存感恩週遭對自己好的人。 趙辜懷箴說,在生活裡,腦中會不時浮出念頭,要暫時讓自己放空十秒鐘,什麼都不想,可真不容易。腦內的思惟和實行往往會有落差,當一件事還没有弄清楚之前,不要太相信自己的第一念而隨意假設。討厭的人做了好事,內心對他的惡念,會轉變淡化,所以,念頭不是恆常不變的。人生的旅程中,會碰到很多問題,若能適時把「自我」抽離,難題皆會迎刃而解。 趙辜懷箴提出,要勇敢接受真正的自我,並引用《為自己出征》一書說明探討拯救自我,學習愛自己,愛別人。先學會愛自己,自己開心了,才能散發出正能量,讓別人開心;要做自己的主人,不讓外境來掌控自己的情緒,遇到挫折時,把它化成墊腳石,提升自己的能量,幫助自己成長茁壯。弘一大師說:「獨處要防心;處眾要防口」,情緒要管理好,說話要三思而後言,縱使說錯話了,也要有認錯的勇氣。 唐代賈島〈尋隱者不遇〉:「松下問童子,言師採藥去,只在此山中,雲深不知處。」佛陀說過,人人皆有佛性,只因妄想執著,覆蓋清淨本性;趙辜懷箴說明佛教是哲學教育,學佛是要對治自己的煩惱習氣,轉變自己。趙辜懷箴勉勵大眾,學習觀世音菩薩,讓自己觀自在,明因識果,遇見自己,照見真如本性,成就自己,弘法利生。